智学网高考考试频道知道整理到,关于2021年河北普通高考考试综合改革的政策解析,现或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2019年4月23日,河北政府新闻办公布了河北高考考试新政策,自2021年起河北高考考试实行“3+1+2”模式:“3”是语文、数学、外语,由全国统考;“1+2”为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其中“1”为物理、历史科目2选1,“2”是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选择2科。下面来看看专家是如何解析河北普通高考考试综合改革政策。
“3+1+2”凸显什么优势?
推行策略中,关注的是“从2021年起,我省高考考试考生总成绩将由全国统一高考考试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满分均为150分)和考生选择的3科普高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考哪几科成绩组成,满分为750分。”
在选择性考试中,考生在物理或历史中所选择的1门科目,满分为100分,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选择的2门科目,每科满分均为100分,以等级赋分成绩计入。
推行策略起草小组有关负责人介绍,“3+1+2”的模式和传统的文理分科有着本质上有什么区别。从目的导向看,这一模式既体现了物理、历史学科的基础性用途,突出了高校不同学科专业选才的需要,也愈加重视学生的全方位进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选择科目组合看,崭新的模式,提供了12种组合,增大了考生的选择面,在考试内容上,学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考试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考试时不分文理,所有考生的考试试题完全一致,沿袭了多年的“数学文”“数学理”两年后将正式告别高考考试考场。
12种组合如何选择?
高考考试选择考科目理论上有12种组合,分别为:物理+化学+生物学、物理+化学+思想政治、物理+化学+地理、物理+生物学+思想政治、物理+生物学+地理、物理+思想政治+地理、历史+思想政治+地理、历史+思想政治+化学、历史+生物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学 、历史+化学+生物学。
怎么样高效、精确地选出组合?
省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表示,这需要科学合理确定选考科目需要结合自己兴趣专长和优势和普高办学条件进行选择。
同时,也要密切注意目的大学的目的专业类对高中所选科目的具体需要。假设,A高校的甲专业需要考生必选“物理”,对其余科目不做需要,则表示考生3门选考科目中只须有物理就可考试报名甲专业。假如B高校的乙专业需要考生除去“物理”以外,还要选择“地理”,那样考生3门选考科目中就需要同时有“物理”和“地理”,才能考试报名该专业。
我省将大全各招生高校所提的选考科目需要后,准时提供考生参考。
物理、历史为什么崭露头角?
“考生在确定普高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考哪几科时,应在历史或物理中选择1门,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看到高考考试新政,部分考生、父母感觉,“物理、历史好像放在了更显著的地方。”
如此设置有什么深意?
推行策略起草小组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一安排主要基于高校人才培养、我省普高教育教学实质与学生多元化成长等原因的考虑。
物理和历史在自然科学类专业和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发挥着基础性用途,考生在这两个科目中选择1门,便于为进入大学拓展专业学习奠定扎实基础,也有益于高校有关专业对学生的培养;我省各地高中办学条件存在肯定差异,将物理或历史作为考生必选的科目之一,可以与现有师资、教室等条件有效衔接,引导学生合理选科。相比改革前文理分科的两种学科组合方法,这种设置不只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权,而且促进了文理交融,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多机会。
除此之外,为了便于投档录取,高校在安排招生计划时,将分物理科目组合和历史科目组合两个类别分别编制;在录取时,也将根据选物理的考生和选历史的考生按两个序列分别排队录取。这就意味着,考生没办法同时在物理科目组合和历史科目组合两个队列中排队录取,因此考生只能从物理或历史中选择1门参加选择性考试。
计算成绩为什么使用“原始分+等级赋分”?
尽管均为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考哪几科,物理和历史按原始成绩计入考生高考考试总成绩,而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考试成绩则实行等级赋分。
对此,推行策略起草小组有关负责人介绍,我省2021年开始,在录取时选考物理的考生和选考历史的考生将分别排队录取。这就意味着,在高考考试中,物理和历史需要2选1,物理或历史试题、考试群体相同,成绩具备可比性,可以用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
而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学科考试试题困难程度差异和考试报名相应学科的考生群体不同,考生选考科目的原始分不具备可比性。譬如,考生甲选考思想政治,考生乙选考化学,两人都考了80分,考生甲排在所有选考思想政治考生的第100位,考生乙排在所有选考化学考生的第1000位。假如简单将他们各科成绩相加计入考生总成绩并进行比较,既不科学也不公平。
因此,需要将不同科目的原始分根据肯定规则通过转换得到等级分,以解决选考科目的原始分不具备可比性的问题。
影响等级赋分的原因有什么?
“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每科原始成绩为100分,转换后赋分成绩满分依旧为100分,赋分起点为30分。”
省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介绍,转换时将各科目考生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A、B、C、D、E共5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率分别约为15%、35%、35%、13%和2%。各科目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时,将A至E等级内的考生原始成绩,根据事先确定的比率,根据转换公式,分别转换到100~86、85~71、70~56、55~41、40~30五个分数区间,得到考生的赋分成绩。转换基数为实质参加该科目选择考的人数,不含缺考及因违纪作弊已被取消该科成绩的人数。
具体等级比率和赋分区间为:
等级转换的具体公式:
其中:
Y1、Y2分别表示原始分区间的下限和上限;
T1、T2分别表示转换分区间的下限和上限;
Y表示原始分;
T表示转换分。
考虑到高考考试分数都以整数呈现,这一公式的计算结果需要进行“四舍五入”处置。
假设某同学思想政治学科原始分为75分,该学科B等级的原始分分布区间为82~61,则该同学思想政治学科的原始成绩属B等级。而B等级的转换分区间为85~71,那样该同学思想政治学科的转换分为:
解得, T≈80.33;
四舍五入后该同学思想政治学科赋分成绩为80
从中也可以看出,赋分的重点在于:“4选2”选考科目的分数在同一科目中的排名,依据这个排名区间确定所在的等级,然后依据等级,赋以对应的分数,计入高考考试成绩。
等级赋分最后分数的高低地区排名和所选科目的人数息息有关,排名固定时,考生基数越大,赋高分机会越多。假设小明同学选考化学科目,原始分94分,假如全省共有5万人选择这一学科,小明排1000名,根据等级比率,他的等级为A(约15%),假如1万人选考,那样同样考1000名,就成为B(约35%)等级了。
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此举旨在解决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之间分数不等值、学生选考科目分数不可以直接相加参加高校招生录取的问题。“等级区间比率依据我省往届考生的实质情况划定,比较符合实质状况,可以维持考生每门学科成绩排名顺序不变,确保成绩转换的公平公正。”
高职院校招生有什么新变化?
为加快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改革,突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我省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考试招生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法,统一安排在春天进行。
推行策略起草小组有关负责人表示,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按不同考生种类划分为不一样的考试内容。普高学生参加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文化素质成绩用学业水平考试中的语文、数学科目成绩。职业技能部分由专业入门知识和职业适应性测试组成,其中专业入门知识由联合考试招生院校依据招生专业介绍(类)需要,从普高学业水平考试中的“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等科目中指定一门计入,职业适应性测试由联合考试招生院校统一组织。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考试报名高职(专科)院校,文化素质考试考哪几科为“语文、数学”,职业技能测试成绩用对口升学专业考试成绩,没对口升学专业考试成绩的,须参加招生院校联合组织的技能测试。
招生录取采取平行志愿投档方法,并且逐步探索推行一档多投,增加学校和考生双向选择的机会。
而未被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录取的考生,可以继续参加普通高考考试,仍有机会被普通高校录取。